954 字
5 分鐘
🥑 減脂的心路歷程(上篇)

前言#

我從第一次接觸健身到現在,已經有10年的時間了。 我記得最初只用了半年時間,就能夠單手用30公斤啞鈴做胸推, 肌肉的圍度也有很明顯的增長。 增肌和力量提升對我來說似乎不是一件難事,但是我始終處於一個高體脂(大於20%)的狀態, 這讓我非常焦慮,我也完全不敢去海邊脫掉上衣從事水上活動。 為了減脂,我也經歷過只吃白飯雞胸花椰菜的日子,也嘗試過間歇性斷食(說白了就是不吃早餐而已),但始終沒能瘦下來。 我還曾經跟兩位營養師合作,但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。

於是在今年二月,我透過朋友Raymond的介紹,認識了第三位營養師Dyson,我成功在5個月的時間減了6公斤的脂肪,同時最大化的維持肌肉量。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,分享我減脂的心路歷程,我曾犯了甚麼錯導致我之前減脂一直沒有成功,以及跟Dyson配合的這5個月,我學到了甚麼。


計算熱量#

跟營養師Dyson配合的期間,我跟Dyson共享一個Google Sheet,每週她會給我設定我每天需要達標的營養素, 比如說蛋白質150克,碳水化合物200克,脂肪80克。為了能更精確的達到每日攝取目標,我開始隨身攜帶一個小型電子秤, 並且把我吃進去的食物盡可能的秤重,再記錄到「MyFitnessPal」這個App裡面。

這個過程讓我意識到,之前我對於熱量的計算是非常粗糙的。比如說,我以為一碗白飯大概只有60克碳水, 但實際上我裝了90克碳水的白飯,光是這樣就足足差了120大卡的熱量。 myfitnesspal


每日步數#

Dyson要求我每天走1萬步,我才發現原來我平均每天只有走1千步左右,我以前基本上能騎車就騎車,出門買飯或是去健身房也都是騎車。 於是我開始用iPhone的「健康」App來記錄我的步數,並且每天盡量走到1萬步。 我還記得我當時採取的策略是盡可能把步數平攤到三餐飯後,比如說我會在吃完早餐之後, 走去離我步行距離10分鐘的7-11去買一瓶純喫茶的無糖綠茶,當作一個小小的獎勵。 午餐時間,我很常走路去一間名叫「開口笑意麵」的麵店,吃完再走回家。 基本上,能用走路的方式到達的地方,我都會盡量走路去。

steps


連續血糖監測(CGM)#

Dyson透過我的驗血報告發現我的空腹血糖有點偏高,推測出我可能會有胰島素阻抗的問題。 於是她建議我使用連續血糖監測(CGM)來了解我的血糖狀況,同時也是為了讓我更了解食物對血糖的影響。

cgm

在使用了2週的CGM後,以下是我的發現:

  • 飯後散步/運動可以很有效的降低血糖。
  • 白米糙米升糖指數差不多,甚至比甜點都還高。
  • 用餐順序也很影響血糖上升幅度,比如說先吃蔬菜/肉再吃澱粉,血糖上升會比較平緩。

總結#

  • 盡可能的精確計算熱量,養成隨身攜帶電子秤的習慣。
  • 每天走1萬步,盡可能把步數分散在飯後,以便促進消化和降低血糖。
  • 用餐順序,以水肉菜飯果為原則,減緩血糖的波動。
🥑 減脂的心路歷程(上篇)
https://fuwari.vercel.app/posts/fatloss1/fat_loss_journey/
作者
Leo理央
發佈於
2025-07-12
許可協議
CC BY-NC-SA 4.0